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-> 学生工作 -> 学生活动 -> 正文

学院2018级研究生前往西安烈士陵园缅怀先烈

发布日期:2020-12-29   来源:   点击量:

2020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7周年,为缅怀革命先烈,重温红色记忆,西安工业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研究生前往西安烈士陵园,向人民英雄表达敬意与怀念之情。是日上午,同学们齐聚陵园,在烈士墓区肃立默哀,整理缎带;随后参观了祭奠园和缅怀殿,并敬献花篮。

说明: C:\Users\lenovo\Desktop\(研究生)研三上\烈士陵园+聚餐12.26\新闻稿所用照片\IMG_2881.JPG

纪念碑前合影

说明: C:\Users\lenovo\Desktop\(研究生)研三上\烈士陵园+聚餐12.26\新闻稿所用照片\IMG_2882.JPG

整理花篮缎带

为人民而死,虽死犹生

正对陵园大门,矗立着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”的纪念碑,而在这座碑的背面,同样是一句遒劲的话语。一位同学正读着:“为人民而死……”“虽死犹生!”过路老者回答得掷地有声。这是毛泽东为革命先辈杜斌丞的题词,也是无数烈士英勇就义的缩影。杜斌丞是陕西榆林人,曾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奔走呼号,以民盟中央常委的名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行径,不幸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,枪杀于西安的玉祥门外。他被周恩来盛赞为“革命的教育家”,为了人民英勇就义,但他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为人民敬仰和继承,以另一种形式永远留驻在世人心中。

说明: C:\Users\lenovo\Desktop\(研究生)研三上\烈士陵园+聚餐12.26\新闻稿所用照片\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.JPG

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

为人民而死但精神仍在的还有千千万万个烈士,我们无法忘记。纪念碑两侧的回廊刻着烈士英名录,几千个名字嵌在冰冷的墙面,有的同名同姓,有的可能是同宗,还有的未能确认身份,只能写作“无名烈士”,但每一个人名背后都是一个壮烈的故事。烈士墓区安葬着243位烈士的遗骨,墓区中间排列着三个墓冢,分别是杜斌丞烈士墓、曹力如烈士墓和“西安九烈士”墓。同学们在墓碑前驻足,认真了解烈士们的生平,怀着崇敬的心情深深鞠躬,献上鲜花以寄托哀思。

说明: C:\Users\lenovo\Desktop\(研究生)研三上\烈士陵园+聚餐12.26\新闻稿所用照片\烈士英名录.JPG

参观烈士英名录

烈士墓区献花

说明: C:\Users\lenovo\Desktop\(研究生)研三上\烈士陵园+聚餐12.26\新闻稿所用照片\烈士墓区鞠躬.JPG

烈士墓区鞠躬

祭奠先烈,共铸军魂

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,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,在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里,始终有中国军人坚守的身影。建国之初,我们依靠军事力量和人民力量粉碎了侵略者的进攻,无数的军人在保家卫国的圣战中献出宝贵的青春和生命。身处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,中国在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”的信念中,在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精神下,实现了由弱到强、由衰到盛的伟大转折。

目前的国内及国际形势仍表明,国防和军事建设不可松懈,国产新式武器层出不穷,新一代的革命军人奋勇前进。习近平主席认为,中国梦也是强军梦。强军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,而军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内在精神和重要支撑。作为兵器学院的学生,我们更能体会到国家安全意识和军工情怀,也更有一份责任和担当,投身于国家军事和国防建设,在强军强国路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。

不忘历史,矢志前行

环顾陵园,左边是商业区,右边是居民楼,眼前是老人舞着太极,耳畔是秦腔伴着鸟鸣。现代文明带来的繁华围绕着这块庄严的土地,每一座墓碑旁都热烈生长着一株红叶石楠,如同革命烈士们当初拼死守卫着家园,现在的我们也在默默守护着沉睡的英魂。

如今的中国经历过风霜雪雨,经历过天灾人祸,依然屹立不倒,仍在蒸蒸日上。这是因为:“一切伟大成就,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;一切伟大事业,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。”战争时期,顽强抗争、英勇无畏的战士们用血肉之躯,捍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成果。和平年代,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,诞生了新的英雄,医护人员们坚守“疫”线,科研工作者提升科技实力,人民子弟兵保障群众安全,无不彰显着中国的实力和底气。如今我们可以自信骄傲地说出:现在的中国,前所未有地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,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,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和信心。

离开陵园的时候,几个人捧着红旗披盖的骨灰盒向祭奠园走去,一位同学感叹:“又有英雄要回家了。”是啊,他们终于回家了,回到了这片曾经浴血奋战如今鲜花盛开的故土。而在这片热土上茁壮生长的后人们,也将不忘悲壮惨烈的历史,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,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。

文图:王昭 审核:马保吉 责任编辑:兰珺喆 编辑:李郓梁